作者简介
汪凤炎,1970年3月生。 心理 学博士, 教育 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 理学 学科带头人,兼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与教育部 人文 社会 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攻 中国 文化 心理学和智慧心理学。现主持1个教育部人文 社科 重点研究基地 2016 年度重大项目, 2019 年 成功 申请到一个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 面上项目。以独著和第一作者身份出版著作8部,主编教材3部,发表中英 文学 术论文70余篇。其中,各专著总计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 社会科学 )三等奖2次(第六届和第七届);江苏省 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次(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与中国图书奖等。 2011 年和 2018 年被评为江苏省第四期和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9年7月获南京师范大学“奕熙精英教师奖”。内容简介
中国人 生活 中常见的孝道、重报观念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机制?
在漫长的 历史 进程中,中国人有过哪些情结、迷信和崇拜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虽不是诞生在中国的一门科学,但中国文化中从不缺少心理学 思想 ,这些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思想塑造并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中国文化心理学新论(下)》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下册精选有关中国人的六个主题,通过深入分析其内涵、类型、表征、成因等,揭示中国人心理特质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阅读 《中国文化心理学新论(下)》,人们将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获得新的理解。
汪凤炎,1970年3月生。心理学博士, 教育学 博士后。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兼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攻中国文化心理学和智慧心理学。现主持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度重大项目,2019年成功申请到一个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目。以独著和第一作者身份出版著作8部,主编教材3部,发表中 英文 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各专著总计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次(第六届和第七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次(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与中国图书奖等。2011年和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第四期和第五期“333高层次...
下载地址
【新用户手机夸克APP转存可以获得1TB免费空间】
夸克网盘「电影」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0755e002f4b6
夸克网盘「纪录片」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8c76cd47e8be
夸克网盘「短剧」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0f27fae4301e
夸克网盘「音乐」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c999e39a7f49
夸克网盘「教程」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27984fcacdad
夸克网盘「书籍」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2532536273dd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