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
历史 学家、
教育 家、
古典 文学 研究专家。五四
运动 学生领袖之一, 1918年组织创办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与《新青年》齐名。1919年底赴
欧洲 留学,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
语言 历史研究所,任所长。1928年受蔡元培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其间先后兼任
社会 科学 研究所所长,中央
博物 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政治 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
台湾 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日病逝。

内容简介
《
中国 古代 文学史讲义》按照11个专题分为11堂课。这11堂课详细地介绍了叙语、泛论、诗部类说、楚辞余音、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zui早的传疑文人、贾谊、儒林、五言诗之起源等知识,是青年学生
学习 国学 知识的一本读物。对中国上古至
近代 时期的文学史作了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
方法 论,颇具启发之效。《东北史纲》是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后心焦如焚的
情绪 下赶出来的作品,主要是为了说服国联李顿调查团东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此书大概旨在根据史书之记载证明东北属于中国,以驳斥日人“汉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之谬论。《
战国 子家叙论•史学方法导论•史记研究》集中了傅斯年的三部残稿。《史学方法导论》只余“史料论略”部分,举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史料的考证案例。《史记研究》是一部讲义,讨论了几个有关《史记》作者与篇章的专门问题。《战国子家叙论》是对战国时代各
思想 流派与思想家的考察。《诗经讲义稿》讲义十二篇,大体写于
民国 十七年是二月,系傅斯年1928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所留下的讲稿,是近代《诗经》研究史上一部重要并具有典型性的著作,呈现了作者所带有的鲜明时代性的研究方法、理念和内容。该书为傅斯年《诗经》研究的第一部分,以叙录《诗经》诸篇为主。《
民族 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
先秦 史的研究性论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篇与篇之间有联系,有系统性,探讨涉及到了中华
文化 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极具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性命古训辨证》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
统计 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最后推断宋明
理学 为先秦思想的承继与总结。此书从训诂学、考据学、语言学方法入手以微观字形、字义建构宏观
思想史 ,鲜明地体现了傅氏“
哲学 乃语言学之副
产品 ”的治学思想和严谨的学术风格。
下载地址
夸克资源精选合集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