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中约(Immanuel C. Y. Hsü, 1923-2005),生于上海, 中国 近代史 研究权威学者。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哈佛大学 哲学 博士,1959年起执教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历史 系至1991年退休,曾任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著有《伊犁危机》(Th e Ili Crisis: A Study of Sino-Russian Diplomacy, 1871–1881,牛津大学出版社,1965),参与撰写费正清主持的《剑桥中国史· 晚清 卷》,英译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1971年,获选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研究报告学者”(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此乃该校学术评议会评定的最高学术荣誉。屈文生, 法学 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 部 2015 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主要从事 法律 翻译、翻译史、法律史及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在《历史研究》《法学》《中国翻译》《复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早期中英条约的翻译问题》等论文60余篇,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专(译)著10部。兼任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会长。曾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 科学 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霍英东 基金 青年教师奖励、上海哲学 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律 文化 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曙光学者、首届上海市外语界十大杰出 人物 等奖励及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中国进入国际大 家庭 》原著为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东亚研究 系列 作品之一。作为 美国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教授的高徒,作者广泛搜集和运用了包括中、英、法、俄、日各语种文献在内的资料,以1858—1880年这一 时间 段限为切入点,对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在一系列外交事件中的行为与观念作出细致阐述与精辟分析,呈现了 近代 中国如何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 现代 国际社会的一员,尤其是对外交往方面,随着朝贡体系的难以为继,艰难地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这一过程。
《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 战争 后 西方 国家在京使馆的建立过程,互派使节常驻这一在现代外交看来习以为常的制度,最初却遭遇了从观念到制度层面的反复 博弈 ;第二部分,则详述了国际法引入中国的过程,从林则徐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节译国际法至丁韪良应邀翻译的《万国公法》被刊行引用,其中曲折亦多;第三部分则阐述了...
下载地址
【新用户手机夸克APP转存可以获得1TB免费空间】
夸克网盘「电影」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0755e002f4b6
夸克网盘「纪录片」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8c76cd47e8be
夸克网盘「短剧」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0f27fae4301e
夸克网盘「音乐」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c999e39a7f49
夸克网盘「教程」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27984fcacdad
夸克网盘「书籍」精选合集:https://pan.quark.cn/s/2532536273dd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