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是像 历史 上的那些 法律 史大家(比如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鲁道夫•冯•耶林、特奥多尔•蒙森、弗里德里克•威廉•梅特兰、保罗•维诺格拉多夫、弗里茨•舒尔茨、弗朗茨•维亚克尔、哈罗德•J.伯尔曼,等等)那样用过多的笔墨来描述 法学 上的“事件史”(一般法学史)或者白描式地处理法学史的 素材 ,而是以“一个 中国 人的关切”视角去看待历史上的西 方法 学知识生成的历史(法学知识史),我把法学家们的著作、学说、流派的流变等等均作为寻求解答法学性质及法学知识之问的“素材”。应该说,这样的素材在历史上积累甚久,其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任何一个 个人 都不可能在有限的 时间 内完全妥善地掌握和处理这些素材,这样,研究者就必须按照研究的目的来对此进行取舍。另外,本书也不打算完全从法 哲学 的角度来“审视”所有领域的法律 科学 (法教义学)知识的性质(当然,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法哲学论述 [比如对于法学知识型塑有重要影响的 自然 法学]、甚至一般哲学论述 [ 古希腊 哲学、 中世纪 哲学、 现代 逻辑 哲学、 语言 哲学等等]是不可能回避的),而更关注法律科学的中观理论或中层理论(midlevel theories)——有关“一般法教义学”(general legal doctrine)或“法律总论教义学”(die Lehre der Allgemeien Teile der Rechte)本身的理论素材以及法学 方法论 的历史谱系及演进过程的研究。本书主要分为五篇,分别为“修辞学、辩证术与论题学”“争点论、决疑术与 罗马 法学”“欧陆中世纪与 近代 法学流变中的方法论因素”“近代 自然科学 推进的法学范式”“20世纪法学知识与方法的转型”。
作者简介:
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法学会法 理学 研究会副会长,首批入选《 当代 中国法学名家》名录;主要从事法理学、法学方法论、法 美学 研究。曾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 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北京市 社科 基金 重大项目、国家社会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等科研项目。
夸克网盘 下载:
您好,本帖资源链接已失效,请留言站长更新。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